【臨床背景】
人類所能感知的外界信息,超過90%來源于視覺。
隨著屈光不正快速低齡化,近視已成為影響當代和未來人口素質的“國病”。
我國5歲以上人群中,近視和遠視的患病人數約有5億,近視人數在4.5億左右。
老年性視力缺陷患病年齡提前、老視和白內障早發,將成為老齡化社會的沉重負擔。
從致盲性的角度來看,造成我國居民視力殘疾(中度視力缺陷、重度視力缺陷以及失明)的首位病因是白內障,其次是視網膜和葡萄膜疾病,然后是青光眼和屈光不正。
——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2015年《國民視覺健康報告》
【高度近視定義】
近視度數大于600度(>400度)的屈光不正稱為高度近視,高度近視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,遺傳因素在疾病發生中扮演重要角色,后天環境對于高度近視的發病也有重要影響。
【產品介紹】
通過檢測人體與生俱來的易感基因,對高度近視發生風險進行評估,從遺傳角度找到基因中影響高度近視的隱患,有針對性規避導致其發生的危險因素,從而有效預防高度近視的發生。
【高度近視部分基因功能介紹】
【適用人群】
☆ 攜帶高度近視易感基因型的人群:與高度近視的易感風險密切相關。
☆ 高度近視家族史人群:親屬中有高度近視者,患病風險高于普通人群。
☆ 近距離用眼的人群:近距離用眼,如閱讀、寫作、使用電子產品不當等,可使高度近視的患病率明顯增高,近視的程度加深。
☆ 照明條件、用眼強度不當的人群:照明光線過強或過弱、長時間高強度用眼是影響高度近視發生的重要因素。
☆ 飲食不當的人群:吃甜食過多、吃的過精、偏食、挑食等易引發營養素(尤其是微量元素)的缺乏,可增加近視的患病風險。
【高度近視危害多】
☆ 導致病理性近視:如果高度近視伴隨眼底的病理性變化,則導致病理性近視,伴有眼軸的延長和眼基質的改變,如顳側弧形斑、色素上皮變薄、豹紋狀眼底、視網膜脈絡膜萎縮等,視力呈進行性下降。
☆ 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:高度近視可并發弱視、青光眼、白內障、玻璃體混濁、視網膜脫落等多種并發癥,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【服務流程】
【檢測周期】
自實驗室接收到合格樣本起,12 個工作日內出具報告。